2017-09-20
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全新格局下,各大城市都在探索产业升级之路,通过系统化的产业转型和重新定位等方式,逐步将科技创新类产业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。根据普华永道思略特咨询公司对全球城市的机遇研究可见,各类热点城市在主要前沿科技产业上均有所侧重,以确保城市在未来长期发展中可保持更强的竞争能力(图一)。
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的科创产业发展也紧随全球潮流,在“十三五”规划中将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纳入发展战略的重点,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不言而喻。创新驱动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,而“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”则被视为科创战略的重要支撑。2010年起,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在5年内自16521亿元增长至55124亿元,占国家GDP比重从4%增长至8%。预计2017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GDP占比将增长至10%,2020年目标达到15%。各大城市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战略新兴产业名录,通过各具特色的行政手段支持相关产业发展(见图二)。
在产业升级的热潮中,各地政府认识到,传统的产业园区类载体已难以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。各地纷纷推出科技园区、科技新城等新概念,诸如钱江新城、珠江新城、长江新城等产城新模式走上舞台。2017年4月,雄安新区的应运而生,更是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探索新型产业与城市发展模式的决心(见图三)。
然而,地方政府依然在摸索中前行—原有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如何改造升级?全新的产业新城模式如何构建?新加坡和美国尔湾是全球范围内最近20年来成功实现科创产业升级的两大代表,前者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嫁接新产业载体,后者则通过合理的新城规划承接前沿科创产业。思略特认为通过对以上两座城市进行研究,可为中国城市发展科创产业空间提供借鉴。